2025-05-21 编者:小美
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,而癌症治疗过程中的手术、放疗、化疗等手段,往往会对患者的生育能力造成严重损害。然而,对于许多年轻的癌症患者来说,生育后代是他们未来生活的重要期望。那么,癌症患者如何保存生育能力呢?
首先,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生育力保存方法。对于男性癌症患者,精子冻存是一种较为简单有效的方法。在放化疗前,患者可以将精子取出进行冷冻保存,待病情稳定、适合生育时,再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实现生育愿望。这种方法技术相对成熟,对患者身体的损伤较小。
而对于女性癌症患者,保存生育能力的方法则更为多样。其中,胚胎冷冻是已婚女性癌症患者的最佳选择之一。在放化疗前,患者和配偶可以通过体外受精的方式获得胚胎,然后将胚胎冷冻保存。待肿瘤治愈后,再将冷冻的胚胎移植到子宫内,实现妊娠。这种方法的成功率较高,且技术已经非常成熟。
卵子冷冻则适用于没有配偶的年轻未婚女性肿瘤患者。在放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前,可取出卵子进行冷冻。等肿瘤治愈并结婚后,再解冻卵子,通过体外受精 - 胚胎移植的试管婴儿技术受孕。不过,卵子冷冻的成功率相对胚胎冷冻会低一些,且对患者的年龄有一定要求,一般建议在40岁前完成卵子冷冻。
卵巢组织冷冻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生育力保存方法,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下无法进行卵子冷冻的患者,如未到达青春期儿童、已接受放化疗患者,或者因为治疗方案的紧迫性无法等待卵子冷冻过程的患者等。但这种方法操作过程较为复杂,存在许多未突破的问题,如如何在低温脱水时不形成冰晶、减少卵巢组织的丢失等,都需要临床与生物、化学材料等工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与攻关。
除了上述冷冻方法外,还有一些手术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生育功能。例如,在恶性肿瘤需行盆腔放疗前进行卵巢移位术和卵巢悬吊术,可以把放疗对生殖器官的损伤降低到最小。对于早期卵巢癌患者,可以考虑保留子宫和对侧卵巢;内膜癌患者可以保留子宫和卵巢;宫颈癌患者可以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等。
然而,生育力保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它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合作。包括妇瘤科、产科、辅助生殖科、病理科、放射科、生殖遗传科等多方需要进行风险评估,详细咨询、知情同意、综合制定、个性化制定生育力保存方案。例如,广东省人民医院的生育力保存MDT诊疗模式,由生殖医学科、乳腺科、产科、病理科、影像科、放疗科专家通力合作,共同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,让患者仅需“一站式”就医,即可获得最全面、专业的生育力保存和抗癌对策。
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际案例。27岁的张女士(化名)因双侧输卵管梗阻导致继发性不孕5年,在做试管婴儿前检查时发现乳腺肿物,活检提示乳腺癌。在生育力保存多学科(MDT)诊疗的帮助下,她决定按医生建议先完成乳腺癌手术,于术后放疗前,进行生育力保存。在乳腺科完成了手术治疗后不久,开始促排卵,采用来曲唑改良拮抗剂方案,获得优势卵泡10个,从开始促排到取卵只花了12天时间,冻存7个胚胎。现已返回乳腺科行下一步治疗,完成肿瘤治疗后,经乳腺科医生评估合适,可进入胚胎移植环节。
需要注意的是,生育力保存的时机非常关键。一般建议在进行恶性肿瘤治疗前即应考虑是否进行生育力保存。因为放化疗等治疗手段会对生殖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,如果在治疗后才考虑生育力保存,可能会错过最佳时机。
此外,随着各地陆续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,这一方面将有效助力提升生殖医学临床、实验室、护理等多领域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水平,另一方面,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对癌症患者广泛开展知情选择下的生育力保存。
总之,癌症患者保存生育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,需要患者、医生和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。患者在面对癌症时,不要轻易放弃生育的希望,应及时与医生沟通,了解自己的生育力保存选择。同时,建议患者前往正规医院,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生育力保存和后续治疗,严格遵循医嘱,以提高生育力保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。
推荐阅读